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真正让她情绪变坏的,是另一件让班里大多数同学都陷入困扰的事。
这一天鲁子敬去接鲁越放学,一眼就看出她情绪不对,黑着脸,嘟着嘴,皱着眉,背着书包气势汹汹走过来像是要去找谁算账。
“出啥事了?”鲁子敬问。
“又要写作文,又要写作文,这个星期都写三篇了!”鲁越把书包往电瓶车前面一放,抬起小长腿一把跨上电瓶车后座,抱住鲁子敬的腰,把脸贴在他背上,像是一只找到靠山的小兽,奶凶奶凶。
鲁子敬旋动电门。学校离家不远,电瓶车10分钟。上学嘛,近才是王道。
他是知道从二年级开始,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就开始对孩子们进行系统性的作文训练,从最简单的小短文开始,到看图写故事,再到写事、写景、写人,篇幅也从150字涨到400字。二年级下半学期差不多是一周2篇,课堂1篇,周末回家写1篇,这个强度勉强还能接受;但本学期开始写作文的频率明显加强,经常听到鲁越抱怨又要写,又要写。
鲁子敬:“这周已经第三篇了?”
鲁越用手指头在他背上画着横条:“周一回家写了一篇,周三课堂写了一篇,今天周四回家写一篇明天讲评,周末还要写一篇,不是四篇吗?我都要写吐了!”
鲁子敬:“今天的也要电子版吗?”
鲁越:“当然要啊!”
鲁子敬也是无奈。他们老师还有个习惯,每篇作文孩子手写草稿之后,还要家长在电脑上敲成电子版,同时润色一遍,再去打印出来,让孩子第二天拿着打印稿去课堂上交流修改;修改完后再誊抄到作文本上。偶尔一次也就罢了,每次都这样,不仅折腾孩子,也折腾家长;家里没有打印机的,还得专门跑出去打印。
交流的同时,老师还会拍照片到钉钉群,看起来像是给写得好的同学一个展示的机会,实际上就是在给没被展示的孩子的家长一种心理暗示:你们要加把劲了,不然只能看着别人被表扬。开始的时候鲁子敬还帮鲁越润色修改过几次,结果却是每次他帮忙的都不合格,现在换成姜小柔来,孩子的作文成了全家的任务。
鲁子敬:“其它人怎么样?写得出还是很痛苦?”
鲁越:“我跟你说啊,跟我们住同个小区的小于,每次看到作文题目都要哭了,好几次都是她爸妈帮她写的。”
鲁子敬觉得这件事情不对,一个是强度太大了,他不知道别的学校三年级是不是这样,但一周4篇肯定太多了;另一个是做事有点形式主义过于繁琐了,先草稿、再家长润色、再打印、再在打印稿上修改、再誊抄,一整套流程看起来工整有序,但实际上有一半是无用功。
回忆他读书时的几任语文老师,小学的记不清了,反正那6年特别开心;初中语文老师换了好几个;印象最深的是高中语文老师,一个小才子,教学生动活泼,大家都很喜欢,一点都不烦写作文。
回家吃完饭,鲁越在回房间写草稿,鲁子敬下去扔垃圾,正好碰到鲁越回来时提到的同小区的小于爸爸也下来扔垃圾。两个爹边走边聊,不约而同地说起了写作文的事。
小于爸爸说,他家小于现在是见作文就慌,好几次说要请假不去上课,就是不想写作文,他都担心她会厌学。他告诉鲁子敬,好几个家长私底下都说这学期作文太多了,孩子就这么大,再逼也逼不出来,想想蛮可怜就帮他们写;可家长写的又算什么呢?
是啊,家长写的,就算被拍照“表扬”了,又算什么呢?难道说学校的学习就是为了面子上过得起,看起来清爽整齐?这不是自欺欺人糊弄人吗?
小于爸爸又小声问了个特别犯忌讳的问题:“我听说这里的老师,不一定都会跟去本部。”
鲁子敬心里“咯噔”一下,顿时明白了他的弦外之音:只要三升四换校区时换个班主任语文老师,孩子跟家长就不用这么苦逼了。
小于爸爸:“我特别担心她产生厌学情绪。学习学习,培养学习兴趣最重要,哪有低年级就填鸭的。”看来,敢怒不敢言的家长不止一个。
回家后,鲁子敬就跟姜小柔说起写作文的事,也说了跟小于爸爸的交流。
姜小柔马上就问了几个当老师的同学朋友,她们一致说,哪有小学低年级就每周4篇作文的?一般来说,二年级每周1篇,三年级最多每周2篇,在校1篇,周末回去1篇周记;即便是高年级,也很少有一周4篇的。
姜小柔:“你觉不觉得,现在的班主任特别不适合鲁越?”
被她这么一点破,鲁子敬顿时深以为然。
他们分析过鲁越的性格特质,这娃不是那种循序渐进式的孩子,而是顿悟式。简单来说,就是不论在学习上,还是心智上,她不会表现为“每天进步一点点”的循序渐进,而是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迷迷糊糊停滞不前,但是在某个时刻,在经历了某件事情或者量变产生质变后,突然来个意想不到的飞跃。
鲁子敬说鲁越不但唱小生,性格也像男生——很多男生就是这样,会在中学的某个时刻突然“开窍”,浪子回头,焕然一新。
这样的孩子,就不适合“以勤补拙”式的填鸭式教育,因为她既不“勤”,也不“拙”——明明很聪明,记性也好,可就是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,应付应付完成作业后就想着玩。正因为如此,鲁越的成绩不稳定,吊儿郎当时能掉进后半区,状态爆棚时也能杀进前三,平均下来也能挤进班级前三分之一,重要的考试都能保证优秀。
这样的孩子,特别需要“天赋型”老师的点拨。可有才华有天赋的老师又有几个?无奈的是,她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偏偏就是个强调“以勤补拙”“态度决定一切”“任何细节都不能马虎”的中年妇女,非常在意“清清爽爽”、“整整齐齐”,最好所有人都整齐划一,还在班级里鼓励相互告状,管得大家非常难受。
姜小柔曾说,她就是个强迫症,别说平时,恨不得寒暑假的每天都给安排满;安排孩子不说,连家长都想给安排了,至于理由那更是pua的套路:只有学校家长一条心,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的智慧家长,才能跟孩子一同进步。
责任都是家长的,成绩都是班主任的。
姜小柔甚至分析,她是把家长当成一种给自己刷成绩的人力资源在使用,但使用的方法却极其不聪明。如果是像鲁默幼儿园班主任那样特别体谅家长,小事尽量不来烦家长,真的遇到要大家帮忙撑场面的大事时,大家反而愿意来帮忙。
在平时就仗着自己的班主任家长不敢得罪日复一日的来折腾家长、消磨家长的意愿和好感,真要到了要紧时候,除了几个核心家委和天生舔狗,谁还有心力去支援?
或许是看出家长们显出了“疲态”,可班主任不但没有给家长“双减”,反而像乡镇农村那样搞摊派,直接给学生分组,家长也随孩子分组,这周轮到哪个组,不管你上不上班、出不出差、能不能请假,就必须为班级来完成任务。
鲁子敬和姜小柔都十分反感和不屑这种教育方式。
反感归反感,作文还得写,打印还得打。
人在屋檐下,姑且忍一时。